按照规划目标,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这个城镇化计划既需要庞大的能源供应做支撑,也在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改变现有的能源管理制度,并衍生出新的商业投资机会。
其一,城市人均能源消费为农村人均能源消费的3倍左右(行业内测算),城镇化率提高意味着能源消费大幅增长。近几年的发展规律显示,我国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推动能源消费8000万吨标煤。2020年城镇化达到60%时,将拉动全国近8亿吨标煤能源消费。
8亿吨标煤能源消费是什么概念?基本上是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个国家能源消费之和,接近整个南美洲能源消费总量。
在从乡村到城市的转移过程中,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需求增加,住宅、酒店等市场扩大,这些硬件设施的建设需要消耗大量钢铁、水泥、建材,拉动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据测算,2020年实现GDP翻番目标,全国能源消费将超过55亿吨标煤。这一数据量是2005年的2倍之多。如何保证如此庞大的能源需求,考验传统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
其二、在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过程中,与能源环境相关的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问题,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治理等需求将更加迫切。这显然为环保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收益预期。
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倡绿色出行,以汽柴油为动力的机动车保有量将受到控制,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预计加速。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储能企业,应该抓住发展机会,提高储能技术水平、设备使用寿命。
其三、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城镇化融合,为分布式能源发展带来新的空间。
新型城镇化倡导将生态文明理融入城镇化进程,清洁的分布式光伏、风能、生物质能更适合城镇发展需要。目前,已经有光伏企业参与到农村土地流转中,既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所需的空间,又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支持,一些太阳能小镇正在崛起。
美丽中国、绿色城市建设将需要更多清洁能源,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不仅事关能源供应和消费模式,还关系到城镇化是否能够“小而美”,是否宜居、怡心。事实上,这种庞大的需求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新机会。
(本文作者介绍:21世纪经济报道能源记者、“能源观察”创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