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品作为我国外贸“新三样”之一,近年来,在出口领域表现十分亮眼,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不断攀升,正成为出口这架“马车”的强劲驱动力之一。但也要看到,产品出口的经济效益亟待进一步提升。
在此种背景之下,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出口活力,已然成为光伏产业相关公司必须直面的“必答题”。而在实际情况里,已有部分相关公司借助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提升自身优势的同时,还筑牢了行业的上升周期,为光伏产业公司“应考”给出了一份“参考答案”。
企业依靠新技术
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
经过多年的技术进步和重组整合,我国光伏行业已跨越了粗放型的增长阶段,逐渐步入集约型增长的健康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光伏产业链最完整、竞争力强、规模最大、技术领先、光伏装机量第一的光伏强国,并拥有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以2024年上半年为例,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制造端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32%,国内应用端光伏新增装机102.48GW,同比增长30.7%。此外,硅片、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34.5%、32.1%、19.7%。
在这个过程中,深市光伏行业上市公司作为微观主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不断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推动着行业的加速迭代。
例如,TCL中环去年年报显示,公司作为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引领者,驱动光伏硅片领域技术突破和变革。其中,2023年,公司光伏材料业务板块围绕生产方式、材料、工艺、运营等工作加速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提高相对竞争力,积极应对产业市场周期波动及N型、大尺寸转型趋势。
此外,在N型超薄硅片领域,TCL中环基于G12产品技术积淀和工艺持续优化,助力下游电池良率和效率的提升,积极倡导并协同合作伙伴加速薄片及超薄片研发与应用。目前,在T110半片硅片量产的同时,T100半片硅片已具备量产能力,并完成了80μm超薄硅片研发储备,将进一步摊薄N型技术成本,为N型电池技术的发展提供保障。
在市场人士看来,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光伏材料、高效光伏组件以及智能化光伏系统等不断涌现,为光伏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行业发展新情况
带动企业创新新方向
尽管我国光伏行业正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为相关产品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增量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但部分出口产品经济效益下滑趋势亦不容忽视。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光伏多晶硅和硅片的价格下滑超40%,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的价格下滑超15%。产值方面,2024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制造端(不含逆变器)产值约5386亿元,同比下降36.5%。出口额方面,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硅片、电池片、组件)约186.7亿美元,同比下降35.4%。
而行业向上发展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共识日益深化,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发展速度迅猛,已成为当今世界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从国内来看,围绕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接连印发,从补贴政策的优化到相关项目的审批加速,一系列利好政策为光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此背景下,企业创新能力成为影响其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也就让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成为当前光伏企业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
例如,晶澳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N型技术的快速崛起成为当前瞩目的焦点。N型电池技术的不断优化,传统的P型电池因在效率的限制而逐渐被淘汰,推动了行业转向更先进的技术,拥有更高效率的N型产品渗透率正急速提升中。
据悉,晶澳科技最新的N型倍秀(Bycium+)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已达到26.5%,在转换效率和生产成本上做到了行业领先水平。上述晶澳科技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工艺仍将持续改进,进一步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提高电池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