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全球资源能源战略要“走出去”,还要“拿回来”
面对日益突出的能源供需矛盾和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未来中国必须充分利用全球能源资源,这是中国能源安全必须坚持的长期战略,不但要“走出去”,也要“拿回来”,也就是要通过能源资源勘探开发、贸易和科技合作以及运输管道建设、能力建设,建设完善的资源能源贸易基础设施,真正把资源“拿回来”,增强对国际大宗资源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和定价权。
3。将经略海洋作为中国未来全球资源能源战略的重点
应确立海洋资源开发战略,实现国家地缘战略定位由“陆上大国”向“陆海大国”的转变。中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达18000公里,面积较大的海岛有7000多个,海洋资源极为丰富,2005年第三次石油资源评价结果显示,目前中国石油资源量为1070多亿吨,其中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占总量的22.9%;天然气资源量为54.54万亿立方米,其中海洋为15.79万亿立方米,占29.0%。因此,未来可以考虑以“海陆立国,开海固权,营疆造域,择优出击”作为新的海洋开发原则,全方位推进海洋资源的开发,从根本上改变海洋疆土疏于管理、海洋资源开发缓慢的被动局面。
4。把全面深化资源能源外交作为中国全球战略的核心
中国应该深化和加速资源外交,使资源外交成为国家实现全球资源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美、日、欧等国担心中国崛起,正以政治、经济、法律、贸易保护、军事等各种手段阻碍中国突破能源资源瓶颈,获取石油、铁、铜等战略短缺资源。中国如何与资源供应国强化经贸联系,建新型供给体制,充分发挥能源国际合作机制的作用意义重大,比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通过油气勘探开发、油气通道、工业园区、服务区等重大合作项目,进一步提升能源资源国际合作水平。此外,目前俄罗斯能源业正在进行重大转型,石油出口正通过东部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向亚洲转移,这给中国提供了新的合作机遇。
5。中国须加强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能源“互联互通”
目前,全球能源市场分散,基础设施老化,各国能源政策缺乏透明度,中国应积极推动亚洲或更大范围的“能源一体化”,创造一个更加一体化、相互联系和竞争的市场。比如,建立面向未来的、包括天然气管道建设、供电网络建设、新能源网络建设在内的亚欧能源基础设施蓝图,加快发展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发展高压输电和智能电网,同时制定统一标准,并提供项目债券、风险资本或PPP等方式的融资框架。
6。争取在全球能源革命中不断塑造中国新优势。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应充分考虑全球能源革命对中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战略意义,争取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中走在世界大国的前列,在解决能源消耗增长过快、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问题的同时引领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方向。要加快发展清洁/替代能源,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要求,积极推动能源循环高效使用。同时,研究和跟踪重大能源技术的变化趋势,加大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的科技投入,特别是提升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新一轮能源革命提供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