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漏”政策或再告失效
被业界视作可成为中国光伏就“双反”与美国谈判的一个筹码,我国相关部门相继于今年1月20日及8月14日,先后实施了“对美国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征收53.3%-57%反倾销税”、“暂停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业务申请受理(相当于暂时禁止了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两项措施。
根据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的“58号文”,之所以会暂时禁止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原因是我国“2014年1月20日对自美国和韩国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和2014年5月1日对自欧盟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后,我国加工贸易项下多晶硅进口出现了激增”。
就“美、韩等国在我国采取相关贸易救济措施后,借道‘加工贸易’变本加厉地对华倾销太阳能级多晶硅”这一问题,《证券日报》此前曾进行了多次报道。简言之,其逻辑关系是:“加工贸易”已令“我国对美进口多晶硅征收53.3%-57%反倾销税”的贸易救济措施失效;而今,8月份-9月份持续攀升的加工贸易进口数据(多晶硅)意味着,我国暂停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业务申请受理的“补漏”措施,也正面临失效的窘境。
“业界更不愿看到的是,这一窘境会导致中美间可能达成的‘价格承诺’最终流产,进而令美国‘双反’终裁结果对中国光伏造成严重破坏。”上述业界人士向记者表示。
今年6月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初步裁定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获得了超额政府补贴,补贴幅度为18.56%至35.21%;7月28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中国大陆晶体硅光伏产品的倾销幅度为26.33%至165.04%,中国台湾地区的倾销幅度为27.59%至44.18%。
而即日起,美国商务部已要求美国海关依据上述补贴、倾销幅度,对中国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征收相应的保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