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五个条件中,第一、第二条最为重要。因为如果政府出台了相应的规划,那么落地问题就能较好的解决,但企业自身需要拥有较强的实力才能承接项目的建设。另外,充电桩的盈利需要有个过程,没有那么快,达到一定的平衡点后才能盈利,因此资金也很关键。”庞雷表示。
而一旦充电设施的规划形成,就意味着公共充电设施终将是有限的。那么是否有办法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其中,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合力呢?庞雷提出三种方式。“首先可以通过基金的模式,大家作为投资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还可以通过众筹的模式,比如德国的光伏电站很多就运用了众筹,让草根阶层的资本也能参与充电设施的发展。最后还可以成立产业联盟共同投资、建设、运营。”庞雷透露,明年1月上海将成立一只由政府引导基金、银行和社会资本三方合资的基金用于充电桩建设。记者注意到,在赛特康的充电站还有一辆特斯拉正在充电。“站内的充电桩已经能匹配特斯拉的标准,所以未来在充电桩基金成立之后,特斯拉是否还需要‘单打独斗’建自己的充电桩就值得商榷了。”庞雷说。
跳出充电收益看充电
企业投资充电设施最关心的还有商业模式问题。作为“先吃螃蟹的人”之一,赛特康集团充电站的做法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收取充电服务费,另一方面引入汽车分时租赁。据悉,与一些报道中多地充电设施遭闲置的景象不同,该充电站目前已处于满负荷运作,经常有附近的新能源汽车排队来充电。
庞雷将这种成功归结于两点。一是选址得当;二是技术符合市场需求。他介绍,该站内的充电桩可以给各种不同标准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而充电的速度又介于快充与慢充之间,大约每40分钟充100公里。“快充在高速上更有意义,而在城市里车主在充电的时候可以选择去周边购物、健身,因此‘中充’的模式更适合他们。”
同时庞雷认为充电设施盈利其实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充电收益只是其中一种方法,也可以广告收入,还可以通过分时租赁的模式,把充电设施和租车结合起来。”庞雷表示,在工业4.0时代,人与物之间的互联将更加紧密。消费者将更加关注个性化的服务,而通过网络这些服务也能由充电站来满足。据其测算,目前充电站的投资的年化收益率已经可以达到13%,并非很多人愁的无利可图。
“要跳出充电收益看充电,只有这样才有好的商业模式。”庞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