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锂电池  EP电力展  丝绸之路  光伏  中天科技  EP展  电缆  电力  电力峰会  北京充电设备展 

在华跨国巨头紧盯“双碳排放”指标:承诺提前实现“碳中和”

   2021-04-09 华夏时报100
核心提示:原标题:在华跨国巨头紧盯双碳排放指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承诺提前实现碳中和朗盛发布的碳排放目标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最重要、


原标题:在华跨国巨头紧盯“双碳排放”指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承诺提前实现“碳中和”

微信截图_20210409110451

朗盛发布的碳排放目标

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最重要、最紧迫的议题之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由此,各行各业纷纷将“碳达峰、碳中和”措施提上日程,并以实际行动响应政府目标。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不断加大对外开放之时,已经植根于我国市场中的外资巨头对于这一“双碳排放”目标,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4月2日,全球化工巨头德国朗盛集团大中华区在业绩发布会上,不但介绍了其财报业绩情况,还公布了国内业务布局以及化工行业的碳排放措施。

朗盛亚太区总裁钱明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朗盛在市场拓展的同时始终将可持续发展做为企业的重要战略。公司在2019年11月就提出了到204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从320万吨左右减少至零,实现气候中立的目标。目前这一计划进展顺利,与2019年相比,朗盛在2020年减少了14%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减少了41.7万吨二氧化碳。为到2040年实现“气候中立”的目标,朗盛将在未来数年启动实施多个特殊项目,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外资巨头减排目标出炉

德国朗盛发布的碳排放目标与我国制定的“30、60碳排放”计划不谋而言,甚至提前完成碳排放目标,这也意味着德国朗盛不仅在全球,也在我国的业务布局上同样实施这一排放计划。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与德国朗盛的目标相类似的还有德国博士集团、美国普拉特·惠特尼集团公司(Pratt & Whitney Group),这些跨国巨头的在华高层均在近期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碳中和”计划或者措施。

就在今年1月中旬,德国另一家跨国巨头博世集团中国区总裁陈玉东就对外表示,博世作为一家在全球拥有400个业务所在地的企业,在早些年提出了于2020年全面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成为首家实现这一目标的大型工业企业。

“在中国,博世采用四种措施实现‘碳中和’,包括提升能源效率、使用清洁能源、采购绿色电力以及购买碳汇以抵消不可避免的碳排放。我们已在中国13个生产基地搭建了能源管理平台,利用所收集的生产和设备数据,相应调节能源供应设备的供应状况,从而优化整个工厂的能耗,提升能源利用率。在过去5年中,博世中国投入超过2.5亿元人民币用于环保生产,以节约用水、减少废弃物、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未来,博世还计划分享在全球1000多个节能项目中所积累的碳中和技术和经验,并提供咨询服务。”彼时,陈玉东表示。

4月4日,另外一家美国全球航空商用发动机制造商普惠集团大中华区客户业务总裁范佑勋则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被问及“碳中和”的技术路线图,他表示,普惠完全支持行业目标,即力争在205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与2005年的水平相比减少5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普惠将继续提高喷气发动机的效率,采用可持续航空燃料,同时开发新一代技术,例如混合动力和氢替代燃料等。

“畅想未来,我们感到兴奋无比。我们有信心,无论是否过渡到可持续航空燃料和氢替代燃料,喷气发动机技术将继续在航空领域发挥核心作用。当前,现有的可持续航空燃料认证意味着所有的普惠发动机都可以在50%可持续航空燃料与传统煤油混合的情况下运行。将来我们希望对我们的发动机进行认证,使其能够使用100%可持续航空燃料混合物运行,并且我们正在与监管机构通力合作,以实现这一目标。”范佑勋称。

而钱明诚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本土创新对朗盛中国新业务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亚太应用开发中心将面向市场,开发对高质量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朗盛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基地兴建的一氧化二氮分解设施是特殊项目的案例之一,并且也会在中国区的业务上应用,该设施正式启用后,可将CO2年排放量削减15万吨左右。到2023年,朗盛将对该设施进行扩建,进一步将CO2年排放量削减30万吨。

记者也了解到,朗盛在实施特殊项目的同时,还要求各个业务部门必须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除了技术改良之外,管理手段的调整也至关重要。公司碳足迹的影响已成为有机增长投资与收购交易的评判依据之一,因此,良好的减排表现将直接为业务部门创造财务利益。此外,CO2减排量也将被纳入管理人员的绩效奖金考评体系。值得一提的是,朗盛正在加紧改善现有的生产流程。例如,改良一体化生产流程中厂房与空气净化设施之间的热交换环节。朗盛的研究焦点也逐渐偏向与气候中立密切相关的流程和技术创新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朗盛集团2020年财报显示,其全球的销售额为61.04亿欧元,常规业务范围内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达到8.62亿欧元,中国的业务发展则尤为亮眼,对于2021财年,朗盛预计众多客户行业将迎来复苏,其常规业务范围内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将在9亿欧元至10亿欧元之间。

进一步加码中国业务

这些跨国巨头一面对外宣布“碳中和”计划;另一面仍在积极布局中国市场。

以朗盛为例,在4月2日的财报发布会上,朗盛宣布与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制造商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赐材料”)开展合作,进军电池化学品领域。从2022年开始,朗盛将在天赐材料的授权下生产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电动汽车的上升势头正在加速。目前欧洲正在兴建许多电池生产工厂,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也为朗盛提供了巨大的机遇,特别是在电池化学品领域。我们已生产了许多制造电池所需的原材料,与天赐材料的合作将使我们在这个市场中进一步站稳脚跟。在美国阿肯色州埃尔多拉多的生产基地,朗盛运营着三家溴产品生产厂,从这里提取的盐水中可以获得溴,而盐水中还含有锂。Standard Lithium公司开发了一种创新方法,可直接从盐水中提取高纯锂。朗盛预计到2020年中期,将在技术可行性方面获得初步研究结果,新技术的利用将加速我们推出的全球碳排放的时间表。”钱明诚受访时表示。

钱明诚还介绍了朗盛亚太应用开发中心(AADC)的最新进展。据悉,该项目已于2020年12月中旬由上海化学工业区移正式交给,预计将于2021年中投入运营。

加码中国市场的不仅是德国朗盛一家,博士与普惠集团也对外宣布了加速布局中国市场的计划。

博世中国区总裁陈玉东此前透露,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同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全球一半,将引领绿色低碳交通出行发展趋势。为此,博世在无锡投资建造氢燃料电池中心。同时分别在无锡和太仓投入48V电池和电桥等新能源产品的本土开发并率先实现量产,这两项都是混合动力和电动车的重要产品。此外,博世还在研究可再生的合成燃料,使内燃机在未来实现碳中和。在去年,博世位于无锡的氢燃料电池中心已经建成,博世中国创新与软件中心(无锡)、博西家电新研发中心(南京)正式启用。博世还与清华大学建立了机器学习联合研究中心,共同推动工业领域的人工智能研究。

范佑勋在此前也表示,在航空业界,目前有七种可持续航空燃料已通过“投入式使用”认证,这意味着它们可以与常规喷气燃料以高达50%的比例混合使用,而不会影响飞机的性能或运营。与传统的喷气燃料相比,根据使用方法,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净排放量最多可达80%。

“采用氢燃料的飞机设想是令人激动的,而且充满了潜力。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即使这些飞机在2035年问世,全球绝大多数机队仍将继续使用常规喷气发动机提供动力,这一状态甚至会延续到2050年以后。普惠公司始终坚定地致力于提高当今技术的效率。更高效率的发动机意味着更少的电池量、更少的绿色氢产生和更低的可持续航空燃料量。中国在实现碳中和方面发挥领导作用绝对是正确的方向,我们向中国的客户引荐了齿轮涡扇发动机,这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减少了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我们期待扩大我们的运营商基础,并将最新的节油齿轮涡扇发动机技术带入更多的机队。”范佑勋认为。

范佑勋表示,中国航空市场充满活力,而且具有继续强劲发展的潜力。在中国,机场的增加量大大高于全球其它任何地方。随着机场的增加和空中交通量的增长,普惠和其他业界伙伴与国内的同仁一直积极合作,通过诸如美中航空合作项目等促进市场发展。

 
标签: 碳中和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1041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