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产业较多,其中大部分产业进入门槛并不高,而且与普通的电子、五金、塑胶、化工等行业产生交叉,不仅没有特别的技术壁垒,相对利润水平更高。”兴储世纪总裁助理刘继茂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光伏产业链大部分利润相对于其它行业都比较高,且技术迭代更新快,后入局者往往没有历史包袱,如果一开始就采用新的技术,甚至还有后发优势。
传统行业公司青睐光伏转型
《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跨界进入光伏行业的上市公司,其原本大多是传统行业,如玩具、纸业、生猪养殖、地产、水泥等行业,或通过收购相关标的,又或设立合资子公司等,主要投身于光伏发电项目和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
光伏产业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也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大力提升光伏发电规模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同时,随着光伏技术逐渐成熟,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兴起,也在加快光伏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旨在“十四五”期间有效引导行业智能升级,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告诉记者,我国的光伏产业具有全面的科技创新突破能力,“双碳”目标下我国已经把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作为长期战略任务来推进。在这个具有确定性的发展趋势面前,企业加速转型和布局为良策,以免被时代落下。
香港中睿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徐阳对记者表示,跨界进军光伏产业的公司虽然多是传统行业,但拥有相对充裕的资金或资源,大多数企业跨界的方式为参股或并购。当前光伏行业发展处于上升期,在上游竞争激增的情况下,中下游将会有更多政策扶持和产业受益点,对于较有实力的转型企业而言还有不少机会。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光伏行业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中国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供应超过70%的组件,足以说明我国光伏产业的竞争力。
海外市场需求同样强劲,中泰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冬伟分析,目前欧洲平均每度电已经高达3.8元(人民币),每个家庭一年光电费就要数万元,因此欧洲成为今年主要的光伏设备进口地。
正是基于全球宽广的市场前景,传统行业的公司纷纷跨界成为“追光者”。王冬伟进一步表示,“进军光伏产业的跨界公司,往往是所在的传统行业遇到了发展瓶颈。同时,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后发优势,某些方面甚至可能超过了老牌的光伏企业。选择进入光伏行业,希望以此帮助公司增加利润减少亏损,打造新的业务增长引擎。当然,具体要看跨界企业对技术、资源和业务的整合能力,以及管理决策力。”
投资光伏发电项目成为主流
面对蜂拥而来的跨界者们,光伏行业是否会面临产能过剩或者行业竞争加剧?《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半数的跨界公司选择光伏发电项目作为进入光伏行业的切口,此外有的公司还涉足光伏储能项目。
祁海珅表示,在光伏产业链中,光伏电站是光伏设备的应用场景,也是末端市场,这个领域进入方式风险是比较小的,因为光伏电站既有能源属性又有金融属性,光伏电站投资既是绿色金融资产,还可以参与绿电交易,是很好的投资标的。唯一制约因素就是前期投资大,资金回收周期长,但得益于国家的扶持也享有更多的优惠政策。
而如果从光伏制造端进入,则需要企业更慎重的选择。祁海珅介绍,毕竟光伏行业技术迭代升级比较快,是重资产投资,属于“技术+资金”双密集型产业,要做好十年以上长跑的准备。光伏制造端不仅需要资本支持,还需要工艺技术爬坡和良好的成本最小化,才能冲出重围获取最大的市场份额。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跨界光伏行业的上市公司,极少选择光伏上游原材料端,对于光伏制造端,跨界公司往往选择收购拥有相关技术的公司,通过投入资金支持企业规模扩张或产业链改造,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认为,近两年来光伏赛道的高景气有目共睹,光伏项目的确定性相比其他领域更强,但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上市公司转型跨界光伏行业,不仅要看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还要看企业是否有相关技术和资源的积累。
在张翠霞看来,众多跨界企业扎堆光伏发电,也是因为这个领域过去是制约光伏行业发展主要因素,需要资金体量大的玩家持续投入。随着千家万户“沐光计划”、“光伏+综合利用”计划等展开,持续拓展光伏发电的应用场景,使光伏发电项目即使有更多玩家入场,也不会影响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增量空间。在持续的终端装机需求面前,整个光伏行业也在积极扩充产能,不断涌入的新玩家将会加速光伏新技术应用和开拓更多终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