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局难破
事实上,2013年对直购电来说是政策出台较为密集的一年,从3月到10月共出台了4次政策。
在业内专家看来,直购电意义在于将发电和售电侧都引入了竞争,并且终端用户拥有选择权,进而推动电力市场的开放。
但是,直购电试点并没有引来掌声一片。
“从山东试点方案看,直接交易的电量每年只有100亿千瓦时,仅占全省用电量的2%,不足以触动电网利益。”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晓刊对记者表示,相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单一市场主体交易电量不超过10亿千瓦时的限额,也难以改变大多数发用电企业现有的供需格局。
“目前电价的核算方式不透明,尤其是输配电费、线路损耗费等,电量直接交易还需要诸多配套措施跟进,如核定输配电成本等。”王晓刊说,“直购电是必然趋势,但是必须先从体制上进行改革,网售分开,才能保障直购电顺利实施和推广。”
在业内专家看来,如果不进行彻底化的改革,特别是网售业务拆分,根本无法厘清输配等成本,试图从机制倒逼体制,“本末倒置”的做法起到的效果也是杯水车薪。
冀望售电侧改革
事实上,近些年来,将电网购售电、调度分离出来的呼声不断。
在华能集团高级经济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安华看来,直购电绕开电网进行交易,可以说是撕开了电网垄断“第一个口子”,而售电侧改革可以说为电网改革撕开了“第二个口子”。
售电侧开放透露出的电改新思路显示,不拆网,但拆业务将是重点。
“不能拆分电网,指的是电网公司建设、运营的那张物理上的电网,不能和电网公司的体制机制画等号。”张安华表示,把进行电力输配的电网和电网公司等同起来是一种概念偷换。不拆分电网不等于电网公司的业务不做分离。
国家能源局似乎正在破解这个难题。
“放开售电侧,让用户选择售电商进行交易。”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史玉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具体的电改方案正在制定中,将视情况发布,眼下的改革措施是放开售电侧。
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解释,所谓售电侧引入民资包括几种方式:其一是在剥离电网的售电业务后,鼓励国资或民资成立独立的售电公司;其二是成立统一的售电公司,吸引民资参股。
“第二种方式可能更适合目前的发展状态,因为电网的垄断难以撼动,如果民资成立了独立的公司,那么将受到电网很大的牵制,所以成立统一的售电公司吸引民资参股比较现实。”在张安华看来,从电改12年的改革经验来看,直接操刀改革电网的阻力仍然太大。
“改革只能从一些非自然垄断的业务入手,否则改革很容易停滞不前。”张安华表示,按道理说是应该在电价改革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再实施售电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