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电网处于灾害事故状态下,实现快速恢复供电?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的“基于多智能体的配网应灾恢复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令配电网供电恢复速度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8月13日,获奖专利发明人讲述了专利的技术优势和实际应用。
2010年,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以下简称为“沈阳供电公司”)着手研发计算机应用条件下的大型配电网应灾快速恢复调控方法。2013年,沈阳供电公司依托国网“智能配电网态势感知与灾害应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联合东北大学信息学院电气自动化研究所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团队,共同开展配电网应灾恢复调控方法及装置课题。2年后,该课题结题并申请专利,2017年专利获得授权。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辽宁、山东等10个省份的20多个区域配电网,实现销售额4080余万元,减少损失约7.2亿元。
沈阳供电公司原总工程师、获奖专利第一发明人郭昆亚介绍,他当初做调度员时,对于如何科学、安全恢复供电还需手工计算。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恢复供电方法的研究进入到计算机阶段。“基于多智能体的配网应灾恢复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专利,提出了配电网分阶段恢复目标和智能体划分方法,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具有扩展性、容错性和优化协调能力的配电网供电恢复体系,能够适应各个不同地区的配电网应灾恢复。(下转5版) (上接1版,多智能体电网“加载”更多可能)“我们根据配电网的恢复特点,将配电网恢复阶段划分为骨干通道恢复阶段、局部配电网恢复阶段和区域联网恢复阶段。每个阶段分别设置为一个智能体,各智能体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协同互通,解决了快速实时求解多阶段多目标优化的供电恢复决策难题。”
郭昆亚表示,获奖专利采用分布式技术和模块化设计理念,具有极高可靠性和承受力,实现了配电网应灾由被动抢修模式向主动防御模式的转变。应用此项专利技术和方法,可以在各种自然灾害来临时做到提前预警。
目前,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已成为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清洁能源发电,部分剩余电量会返送到电网之中,令配电网电源点大为增加,必然对配电网计算体系提出更高要求。“获奖专利提供了一种智能计算方法,为接驳更多电源点提供了可能,与国家能源政策和电力发展趋势相匹配,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郭昆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