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出台《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下称《通知》),充电设施建设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高歌猛进的同时,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
在国网退出城市充电桩投资后,全国已有一小部分社会资本开始试水充电设施投资。其中,上海赛特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在上海建成了全国首个民营智能光伏充电站。奖励政策出台后,社会资本将迎来怎样的机遇,又将遇到哪些挑战?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对赛特康集团总裁庞雷进行了专访。
提升社会资本投资热情
《通知》明确,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城市或城市群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若达1万辆-1.5万辆,国家将给予5000万元的奖励资金;达1.5万辆-2万辆的奖励资金是7000万元;大于2.5万辆是1.2亿元。庞雷表示,此次奖励政策的力度可谓超出预期。简单的将奖励金额摊薄至每一个充电桩,已接近一个充电桩的售价,势必将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充电设施的热情。
不过庞雷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防范投资过热的风险出现,一窝蜂进入充电设施领域将带来不小的弊端。最好的方法是政府通过制定规划进行引导,确保充电设施投资合理且有序。
“在美国,几年前也曾出现过资本大举进入这一领域的情况,但之后出现混乱导致后遗症很多。充电设施占用的是公共资源,而公共资源又非常稀缺,所以需要出台相应的规划来避免重复、不科学的充电设施建设。同时还应当建立行业的准入政策,包括技术标准的准入、资金规模的准入、售后保障的机制等。最后交由专业的公司负责运营。”庞雷说。
多种渠道引入社会资本
据记者了解,目前有意愿投资充电桩的企业并不少,皆是看准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
庞雷认为,想要投资充电桩需要具备五个条件。一是从企业自身硬件条件来说,要有能对标国际国内主流车系的标准和技术,一套成熟的软硬件运营后台,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二是有清晰、可持续、共赢的商业模式;三是有明确的方法解决落地难的问题;四是有良好的和政府协调的能力;五是有充裕的资金作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