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重庆涪陵区块和四川长宁-威远区块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业界的神经,关于川渝经验能否复制的讨论也从未停止。
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录井公司相关负责人在11月27日的第四届中国页岩气发展大会上表示,目前涪陵区块已累计钻井约100口、完井近70口,完成试气40余口,年累计产气超过9亿方。涪陵页岩气已实现100%的商业化销售。
“事实上,涪陵区块的某些单井产量已高过美国水平。”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公司钻井研究院副院长罗朝东对记者介绍,页岩气储存识别与评价、大型压裂、“井工厂”等一系列关键工程技术都在川渝页岩气区块中取得了突破,在技术与装备方面对其他页岩气区块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然而,罗朝东也指出了川渝页岩气占尽了“天时地利”,在地理条件上不具备可复制性。川渝页岩气的储量丰富、埋藏较浅、离水源较近,“尤其是涪陵,地表和地质条件俱佳,周围的配套管网和用户需求都太好了,其他区块很难如此理想。”
川渝探路商业化
从美国页岩气开发经验来看,早期示范区块的带头作用非常明显。美国Barnett页岩区在2000年初率先开发,在Barnett页岩区的成功带领下,其他区块逐渐形成规模化开采,并在2010年后迎来爆发增长。
率先挂牌页岩气国家级示范区的四川长宁-威远区块和重庆涪陵区块,在储量、产量和商用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汝山认为,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延长石油在内的“国家队”有着数十年石油地质经验,代表了中国页岩气开发的最高水平。其开采经验为其他区块和开发企业了解页岩气藏特性,获得钻井、压裂和投产经验等方面都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据《中国石油报》报道,中石油在长宁-威远的页岩气战略自2007年开发以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地质评价,回答有无资源问题,选定优质开发区块;第二步,产能评价,开展提高单井产量的先导试验,确定水平井为主要井型;第三步,放大试验,商业开发,建成规模产能。目前,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进入第三步阶段,并提出“2015年产气20亿立方米”的目标。
10月29日,随着威204井外输控制阀门的开启,威远区块页岩气流入川渝管网,进入外输商用阶段。重庆涪陵区块则在2013年底传出成功规模商用的消息。今年3月24日,中石化宣布涪陵页岩气田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将以原计划10倍的产能,提前加速进入页岩气大规模商用开发,并且在2017年建成百亿方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