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不重视,自然在产品上,看不到技术的优势,就如同小编前段时间参观无锡展:振发太阳能游艇,售价800万,用的就是Sun Power的组件,而不是选用的国产组件。当然当时的销售小姐,用一种颇为骄傲的神情说到,转换效率为21%。
为何呢?原因简单,人家转换效率高,意味着,面积同样的游艇,我可以得到更多的电力。而像豪华游艇这种项目,钱居次,而效率占据第一的时候,哪怕你Sun Power的组件远远比国产组件贵,客户依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Sun Power.
在中国这个拼杀如此激烈的光伏市场里,Sun Power依旧可以虎口夺食,拿到高端客户。得到足够的利润。
到这个时候,产品售价贵,利润高,又可以持续的投入到科研里,形成了良性循环,而我们不重视科研呢?打打价格战,招标的时候,玩玩关系,好一个人情社会,没办法啊,产品千篇一律,转换效率都一样,选谁不好呢?一定要选择你的产品呢?往往招标的时候,人际关系发生重要的作用了。
而人家美国的组件厂,则利用科研带来的优势,形成产品差异,即使产品贵一些,也能对那些产品价格不敏感客户形成足够的采购理由。这就是在一个老道,成熟的商品社会里,企业能够生存下来的理由。
其实这不只有一家Sun Power有如此的表现,再看看First Solar吧,
First Solar将大规模生产转换率为16.3%的光伏组件。而在2011年,First Solar产品的转换效率仅为11.6%。
2015年初,First Solar碲化镉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创纪录地达到了21.5%。Firsrt Solar也一直努力将其由实验室推向生产线,实现量产。
从2011年的11.6%到2015年的16.3%,4年增加了5%的转换效率,这效率的转换进取精神,让人侧目。
再看看我们的汉能,虽然做的CIGS,不同于碲化镉,但汉能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收购国外研究技术,自己则是大玩股市和资本市场,如此不同的企业经营行为,自然结局就会截然不同的。如今汉能是大幅裁员,被港交所处罚股票停牌,对比下结果,你又能怨谁呢?佛教言:有因必有果。这不同的结果,正是极好的解释。
面对激烈竞争的光伏市场,我想我们的光伏企业,恐怕要抛弃由市场暂时领先带来的满足和自骄感,这个是市场份额是暂时的,而光伏组件的竞争,由美国企业带来的技术优势,总就有一天会反馈到市场竞争上,而那个时候,再来奋起直追,增加研发支出,恐怕晚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