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证券简称的变动,背后可能是企业战略的调整。”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关于公司变更证券简称的原因,隆基股份给出的官方说法是:公司致力于推动低碳化能源变革,长期专注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单晶太阳能发电解决方案,目前主要从事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光伏集中式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屋顶开发提供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并自2021年起积极布局和培育光伏制氢业务。此次更名是为了更好体现公司战略布局和主营业务定位,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和公司价值。
加大绿色能源布局
“公司致力构建‘绿电’+‘绿氢’产品和解决方案能力,推动能源转型。”隆基股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作为全球光伏行业的龙头,自2012年上市以来,隆基股份累计生产的光伏产品已超过205GW,相当于9个三峡电站的装机量;所发绿色电力相当于节约标准煤8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亿吨,植树111亿棵。
在“双碳”目标下,公司包括光伏在内的清洁能源业务发展提速。此前,国内硅片市场一直由隆基股份与中环股份两家公司主导,如今已有大量企业进入,产能不断扩张,产品同质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在隆基股份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表示,当产品同质化以后,其盈利状况取决于市场供需情况,如果供应过剩,盈利就比较差。如果公司提前进行布局,拥有新的技术,生产出差异化产品,不管市场如何变化,都可获得可持续的盈利能力。钟宝申还表示,未来在电池组件产品方面也会秉承这一发展思路。
隆基股份目前已构建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工商业光伏解决方案、地面光伏解决方案、氢能装备等五大业务板块,形成支撑全球零碳发展的“绿电+绿氢”产品和解决方案能力。
“隆基股份在继续发展主打产品的同时,也在向新领域拓展,但仍专注于新能源领域。本次证券简称变更,体现出公司未来在新能源领域的规划和决心。”屈放表示。
技术领先成就行业地位
“不领先就不扩产”是隆基股份的发展理念,公司一直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技术变革,进而推动行业发展。目前,隆基股份在全行业率先导入并培养完整的国内产业链金刚线切割技术,每年可节省成本300亿元以上;率先在产品端大规模应用单晶PERC技术,生产的单晶PERC组件连续多年出货量居全球第一。
“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一直稳定在5%至7%左右,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光伏企业研发投入之首。自2012年上市至今,公司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100亿元。”隆基股份副总裁李文学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目前有超过千人的研发团队,能快速将技术导入生产经营,已形成技术、产品领先的惯性。
2021年,隆基股份研发投入43.94亿元,同比增长69.55%,创历史研发投入新高。公司累计获得各类已授权专利1387项,在单晶生长工艺及品质控制技术、单晶硅片切割能力、单晶电池高效化等方面均形成较强的技术积累,迭代技术和新产品储备充足。
在电池领域,自2021年4月份以来,隆基股份在一年时间内9次打破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其中,n型TOPCon、p型TOPCon和n型HJT电池转换效率分别被推高至25.21%、25.19%、26.30%,持续引领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隆基股份新电池产能预计今年三季度投产,今年预计出货2GW左右,新技术产品主要针对中高端分布式市场。针对地面电站市场,公司或推出另一种新的电池技术产品。
李文学表示,隆基股份还将加大“光伏+氢能”方向的研发投入,让企业发展与国家“双碳”目标同频共振。
“氢能具有能量密度大、热值高、储量丰富、来源广泛、转化效率高等特点,是清洁的二次能源,可作为高效的储能载体,是可再生能源实现大规模跨季节储存和运输的有效解决方案。”屈放表示,但目前制氢原料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存在制氢成本高、碳排放污染等问题。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清洁无污染,制氢原料应从化石燃料向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方向转变。
“在深度脱碳领域必须引入绿色氢能。”李振国表示,隆基股份在能源转型趋势下,加大了在光伏主产业链方面的研发投入,让人们在使用清洁能源的同时,付出的成本更低。
2021年10月16日,隆基股份首台1000Nm3/h碱性水电解电解槽下线后,已进入行业技术领先梯队。截至2021年底,子公司隆基氢能已具备500MW电解水制氢设备的生产能力。
李振国透露,到2022年底,公司的氢能产能将达1.5GW,到2025年底可达5GW,可为全球大型绿氢项目提供可靠的交付保障。
2022年5月份,隆基氢能成功入围中石化首个万吨级绿氢示范项目。对此,屈放评价称,“隆基股份在太阳能领域具备优势,在氢能制造方面也具备先发优势,上下游产业链完善也有利于公司在业内长期保持技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