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商机。“未来中国的工业发展之路一定是精细化和低排放的。在转型中,就会产生更多的环保产业,这些环保产业也将像目前的传统工业一样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上述国内某大型矿业央企的高层对本报说,尽管碳交易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负担,对企业来讲也是一个难得的商机。
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中的一家发电集团内部人士对此亦有同感。他向本报表示,该集团已经开展了一些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一旦进展顺利,集团可以通过碳排放交易的方式,把节能减排省下的指标卖给其他有需要的公司,从中受益。
解振华此前在深圳市碳排放交易试点正式运行启动仪式上称,根据官方确定的2020年碳强度大幅降低等节能减排目标,2015年前,在低碳、节能等领域,中国将有6万亿元的巨大市场。
不过,碳排放交易在中国终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相关的政策还需完善。“还在摸索当中。”海南某大型工业集团的一位负责人向本报表示,国内碳交易市场还处于试点阶段,要建立一个真正的碳交易市场并形成全国规模还需要一段路要走,温室气体排放基础数据、排放配额分配办法以及价格机制形成等环节存在不少问题。
他向本报分析,未来碳交易市场将会有多大的交易规模,这将取决于制度设计是否合理、体系运转是否顺畅、配额稀缺程度、碳交易价格、中介机构参与交易活跃程度等众多复杂因素。
但他坚信,再过几年,碳排放交易市场将在中国的大地上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