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人士认为,该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加快充电设施的建设速度。今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宣布放开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后,虽有部分民营资本进入该市场,但因为充电桩投资成本巨大,短期内难见效益,不足以吸引民资大规模进入。另据报道,国家电网已建成的400余座充电站处于全线亏损状态,充电桩市场尚未形成投资盈利模式,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充电桩建设有望迎来黄金期。
互不兼容 充电接口标准待修订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究其原因,除了充电设施不足,公共充电桩分布不均,布局不合理也是主要原因。
据了解,北京市今年重点开展私人充电桩建设,已建成公共充电桩366个,共有充电快充加慢充的接口675个。到2017年,将在具备条件的合适位置建设 10000个快速充电桩。实际上,目前在北京市中心城区,可供私人预约充电的公共充电设施仅有北京理工大学,交通大学等寥寥几处。40家4S店的充电桩虽然已全部对外开放,却大多分布在四环、五环之间,而且仅能在营业时间内提供充电服务,北京地区的车主开车在外需要充电时,经常面临找不到充电桩的困扰。无独有偶,因布局不合理等问题,2013年上海市2000多个充电桩的使用率仅为6.76%。
充电桩另一个饱受非议的问题是充电接口互不兼容。2011年底,我国公布了GB/T 20234《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系列标准,并于2012年3月起实施,标准中对三项充电接口,以及直流充电通讯协议标准都做了说明,成为我国电动汽车充电的推荐标准,目前兴建的交流充电桩接口大都依据该标准来进行设计。但由于国家标准在交流充电方面,对部分细节没有做出规定,各个厂家在设计时由于对参数的理解不同,导致每家充电接口略有差异,不同的充电桩之间相互无法兼容。
对此,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永东认为,我国目前缺乏第三方检测认证机制,未来应开展充电前沿技术标准研制,保证不同的充电设施、不同的电动汽车能够在一致性上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要求,真正实现不同的车和桩之间的相互充电服务。
此外,刘永东也强调指出,我国应尽快完善充电接口及协议标准,“国家标准制定于2010年,当时为避免束缚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对部分技术细节规定较为模糊。根据当前标准实施过程中的反馈,充电接口系列标准和直流充电通讯协议标准需要立即开展修订。”
据他介绍,今年国务院开始加快推进解决充电设施相关问题,科技部规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管理办法中也涉及充电设施标准如何统一的问题,这说明充电设施标准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关于全球充电接口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下称IEC标准)有四大方案,我国的GB标准、美国的SAE标准、日本的CHAdeMO标准、欧洲Combo标准都是IEC标准的一部分。这就造成国内市场多种充电标准并存,进口车与国产车各自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