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当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消耗到不能再维持人类发展时,世界就会发生恐慌。“谁先掌握太空电站的关键技术,谁就能占领未来能源市场。发展太空电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美、日、俄等国都开展了空间太阳能发电的研究。中国一些科研机构已在太空电站的系统论证和关键技术方面开展了工作。2010年,多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做出了《空间太阳能电站技术发展预测和对策研究》报告,建议中国到2030年建造兆瓦级太空电站,到2050年建造具有商用价值的100万千瓦级太空电站。
然而,建设这样宏大的太空电站绝非易事,一些关键技术还有待突破。
例如,100万千瓦级的电站总重量会达到万吨量级。而目前人类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很少超过100吨。
“我们需要通用的、价廉的重型运载火箭。”曾设计中国首枚运载火箭的王希季说。
“我们必须把太空电站的太阳能电池做得非常薄、非常轻,每平方米的重量不超过200克。”王希季说,“我们还要突破高效率的无线能量转换和传输技术。只有无线能量转换和传输效率达到50%左右,太空电站才具有商业价值。”
尽管面临很多难题,这位中国空间技术开拓者对于中国建设太空电站充满信心。“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两院院士大会上说,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的法宝,这个法宝不能丢。这使我们信心更强了。当年‘两弹一星’靠的就是这个法宝。只要中国能够下决心建设太空电站,运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法宝,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中国说不定能成为头一个建成太空电站的国家。”王希季说,“希望国家能尽快将太空电站列入国家重大项目,不失时机地开展相关工作。”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明说:“中国未来5年左右将要建设的空间站,将给太空电站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机遇。”空间站的大型结构、装配、维护等技术可用于太空电站的发展;空间站可开展太空电站关键技术的验证;而空间站和航天员的在轨服务能力将可支持太空电站的建造。
他说,中国火箭的运载能力越来越大,新一代的重型运载火箭也有望开展研制。
王希季说,当太空太阳能发展成为人类的主能源时,“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雾霾,温室效应的问题也会得到根本解决”。
“单说无线能量传输这一项技术,就是了不起的变革。这项技术得到应用后,用电再不需要电线,你的手机充电再也不用插插头。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世界。”93岁的航天专家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