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痛!
2013年以来,外资汽车品牌加大新能源汽车车型的推出,虽然目前因为价格、补贴等问题,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还很低。但是在补贴政策逐步退位的大背景下,一旦自主品牌的技术瓶颈得不到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又会出现“狼来了”的声音
正因为技术瓶颈的存在,市场比较担心此次补贴退坡翻番对行业有冲击。
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多家新能源车企表示,“压力比较大”。一位北汽新能源车销售经理认为,财政补贴退坡翻番对新能源车企来说确实压力不小,不过企业对此有心理准备,长远来看,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才是“硬道理”。
蒋彬认为,补贴退坡翻番政策实施的时间节点是否合适,有待观察。“可以肯定的是,补贴减少,以补贴为中心的非市场化产业活动会逐渐减少,回归市场理性。”目前还难以判断,补贴退坡机制“按原规划落地”是否释放出了新的政策信号,车企只能在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新趋势重新评估的基础上,探索补贴下降之后的市场化之路怎么走。
据记者了解,在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叫好不叫座”的背景下,自主品牌车企在新能源车型研发上的投入普遍较低,而且缺乏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北京汽车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张立建议,补贴如果能够直补企业,促进各家车企在技术方面的研发力度,效果可能会更好,“政府与其在车价上给予自主品牌车企高额补贴,不如转变为在研发技术上支持,这样更有益于自主品牌车企持续健康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之所以要加大研发力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现在又多了一个痛点,“外资品牌的强势竞争”。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统计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新能源车销量排名前九位的车企分别为比亚迪、众泰、奇瑞、北汽新能源、吉利、上汽乘用车、江淮、腾势、广汽传祺,共19517辆。而前两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共销售9011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比例为72.44%。
从目前的数据看,自主品牌在中国市场还是主流,但是外资品牌的实力不容小觑。今年的上海车展,几乎每家大型车企都有新能源车型亮相。特别是几家大型跨国汽车企业争相涌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宝马、奔驰、丰田、通用等都带来了首次在中国亮相的新能源车型。无疑,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跨国车企、合资车企和本土车企将进入“三国杀”阶段,竞争将更为激烈。
对车企来说较为利好的是,此轮补贴资金的申报和下发从“审批”改为“预拨”。
《通知》规定,每年2月底前,生产企业将本年度新能源汽车预计销售情况通过企业注册所在地财政、科技、工信、发改委部门申报,由四部门负责审核并于3月底前逐级上报至四部委。四部委组织审核后按照一定比例预拨补助资金。
“这对企业是很大的利好。”蒋彬告诉记者,企业一般是年初销售量少,年末是高峰。预拨资金有利于企业灵活运用资金开展各项新能源车的市场推广活动,不会因资金压力减缓新能源车的年初推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