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核电裹足不前之际,核电主管部门最终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同意两大核电集团联手打造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融合方案,目的是为日后开建4台采用该技术的机组做准备,以便打破眼下的僵局。
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在22日下午通过官方微信平台发布“捷报”称,这个决定是由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核安全局在8月21至22日牵头举办的“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审查会议上作出的。
43位院士专家在会上一致认为,该技术成熟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可满足三代核电技术要求,设计技术、设备制造和运行维护技术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目前国内可以自主出口的核电机型,因此要尽快启动“华龙一号”的示范工程。
此事之所以特别不同寻常,是因为它意味着历经30多年自主研发,中核和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合作开发的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得到了国家权威的认可。而且,这对推进该技术国内落地和国外市场开发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中核董事长孙勤甚至说,8月22日,将载入中国核电发展史册。
“通过这次会议,大家得到了共识。”参与本次会议的国家核安全局原局长赵成昆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
另有核电集团内部人士向本报分析,如果“华龙一号”得到批准,那么核电主管部门在选择核电技术时将多一个选择,也为核电“走出去”提供依托。他还表示,这同时对正在下行的中国经济将起到提振作用。
“走出去”的希望
“华龙一号”被视为中国核电实现出口的一张王牌。在上述会议对之提出的六点要求中,其中一点是依托该技术,加速核电“走出去”。
“有了‘华龙一号’,中国核电走出去将从‘借船出海’走向‘造船出海’,于国、于民、于能源发展,都意义重大。”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会上说,“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重要品牌,‘华龙一号’要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